生态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尽量使用自然环境自然能源节能减排,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自然科技、环保材料及先进设计,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木屋规划设计建造最大可能的借鉴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够保证木屋的特性性能及一定的艺术性实用性。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更符合我们居住休闲,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木材的特性,结合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合理设计建造木屋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一般我们设计建造时注意以下几点:新材料运用(包含木材的正确使用);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供热和供电;生态技术应用;节能技术 ,构造措施(利用建筑的朝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和结果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来达到生态要求);空气流通集散新风系统。最终就是要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木屋设计建造也是非常重视地域性设计的,地域建造之所以能够形成,肯定是多年探索的结果形成,木屋更要溶于借鉴!并要求对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和策略的再发现和提高。在了解当地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设计形态和构造手法基础上,设计出更加适宜的方案,很早之前国际上的方案:伦佐·皮阿诺 吉巴欧文化中心,这个是可以学习参考的很好的方案。它是按照比本土的棚屋形式大得多的尺度,选取原生材料,用现代技术建造的,却极具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建筑设计达到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境界。展现的是一种高技术与本土文化、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巧妙地将建筑思路上的原始情结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并融入对生态学、实际操作可能性和本土文化的考虑。 根据当地传统棚屋“容器”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式。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这种构筑模式,同时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总体规划也借鉴了村落的布局,10个平面接近圆形的单体顺着地势展开,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做三组并以低廊串连。双层皮系统这种典型的木结构体系: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
木屋木结构与生态建筑一样,人们在衡量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木屋等生态建筑的一道门槛。基于很多这个观念,市场上出现了太多的伪木屋或者是简陋木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更加的导致木屋的认知及形象不是很好,大有不耐用,不防虫不防火不防腐,怕一吹就倒,不结实不隔音等等。